201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43亿元,比2015年增长7.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5.5%。2016年,黄浦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86亿元,比2015年增长8.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2%。2018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22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1%。2019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529.20亿元,可比增长6.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1%。
国内贸易
2016年,黄浦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1.55亿元,比2015年增长0.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739.44亿元,比2015年增长1.6%。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50个,全年成交额19.86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18亿元,比2015年增长1.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65.72亿元,比2015年增长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47亿元,比2015年增长0.2%。
对外经济
2016年,黄浦区外贸进出口总额651.55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其中,进口总额439.23亿元,比2015年增长13.3%;出口总额212.32亿元,比2015年下降1.4%。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4.52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0.1%。全年新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88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和1家投资性公司。
房地产业
2016年,黄浦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26亿元。全年区域内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00.09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0.13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4.21万平方米。全年房产交易额达到604.89亿元,比2015年增长61.8%。其中,商品房预售收入224.92亿元,比2015年增长2.5倍;商品房销售收入72.62亿元,比2015年增长22.8%;存量房成交金额307.35亿元,比2015年增长22.7%。全年房产交易面积97.68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20.1%。其中,商品房预售面积22.21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1.4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6.74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36.3%;存量房成交面积58.73万平方米,比2015年下降1.6%。
旅游业
2016年,黄浦区旅游业营业收入125.30亿元,比2015年增长13.0%。其中宾馆酒店营业收入49.03亿元,比2015年下降0.5%;旅行社营业收入74.53亿元,比2015年增长14.0%;旅游景点营业收入1.74亿元,比2015年增长1.1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8.29亿元,比2015年下降2.8%。其中,住宿业营业额41.74亿元;餐饮业营业额96.55亿元。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为4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6家,四星级宾馆7家,五星级宾馆14家。宾馆酒店全年接待游客250.51万人次,比2015年下降5.9%。其中,境外游客93.10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3%。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121.69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1.6%。
金融业
2016年,黄浦区金融业增加值763.60亿元,比2015年增长12.4%。以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票据交易所为代表的一批要素市场、功能平台相继落地;CIPS一期启动运营,黄金交易所推出首个以人民币为基准价格“上海金”,上海清算所正式为自贸区跨境人民币债券提供登记托管、清结算服务。
2019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金融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城银清算服务、交银资本管理、浦银国际投资等一批高能级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外滩国际融资租赁专家委员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智库成功入驻,蚂蚁区块链科技和双链科技等金融科技领域龙头企业加快集聚,国际海上保险联盟亚洲论坛、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外滩金融峰会、外滩金融法律论坛成功举办。
深入实施“外滩外资金融12条”,外资金融开放后的首家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完成登记并正式获批开业,第一、第二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工银安盛、交银康联落户黄浦并开业,太平金融运营服务公司完成设立。深化自由贸易账户扩围工作,累计61家企业获批设立FT账户。支持服务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熊猫金币挂牌项目、上海票据交易所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项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建设与运营等9个项目入选2018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设立上海黄浦引导资金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资,鼓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